“我现在都成药罐子了。”这是72岁王大爷的无奈自嘲,他患冠心病12年,最终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
确诊后,医生为他开了七八种药,每天大把服药成了他生活的常态,这不仅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他饱受药物副作用与精神压力的双重折磨。王大爷的境遇,是中国约1300万心衰患者的一个缩影。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有数据显示,心衰的5年死亡率高达50%,与常见恶性肿瘤相近。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患者不仅要承受呼吸困难、夜不能卧、下肢浮肿等症状的折磨,还要日复一日地吞咽大量药片,在“吃药比吃饭还多”的痛苦中挣扎。
“药罐子”的困境:多药联用背后的治疗困局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已形成以“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症状,还要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临床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强心药(如地高辛)等四大类基础药物。
然而,这种“多管齐下”的方案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挑战。首先,每种药物都可能带来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利尿剂易致电解质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顽固性干咳;β受体阻滞剂或会诱发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而传统强心药地高辛的治疗窗窄(药物在体内的有效剂量范围和中毒剂量范围非常接近),极易引发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当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其副作用可能叠加或相互作用,使得用药方案复杂且风险增高。
更现实的问题是,许多患者,尤其是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往往因血压偏低、心率过慢或肾功能不佳等原因,无法耐受标准剂量的“金三角”或“新四联”治疗。这使得医生在用药时进退维谷,患者则陷入“不吃药病情加重,吃了药身体难受”的两难境地。每天服用八九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也让“摆脱药罐子”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渴望。
难道治疗慢性心衰,就只能是“药海战术”吗?中医药的智慧与现代循证医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答案。
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医络病理论认为,必须整合调节,既要强心、利尿、扩血管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而治标,还要干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心衰治疗的代表性药物芪苈强心胶囊,同时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作用,一药同时具备上述四大类药物联用的作用。该药组方中所含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证明,芪苈强心胶囊强心、利尿、扩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可以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喘、乏力、浮肿等症状,还可以改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中医络病理论认为,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与络脉不通之间有密切联系,心室重构的实质就是络息成积。芪苈强心胶囊正是配伍了益气养心、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等药物,所以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治疗心衰。
这正是“吃一堆药不如一个管用的药”的科学内涵——并非盲目减少用药,而是通过一个具有多靶点、整合调节作用的药物,实现“一药顶四药”的疗效,从而在保证甚至提升疗效的前提下,简化方案、减少副作用,让患者真正受益。
.png)
硬核证据:通络治疗心衰获国际“金标准”验证
一个药物是否“管用”,不能仅凭理论,最终要靠扎实的临床证据说话。芪苈强心胶囊的疗效,经历了国际最严格的循证医学检验。
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23家综合三甲医院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成果发表于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能显著降低反映心衰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专门撰写评论盛赞芪苈强心“开启了心力衰竭治疗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
而真正让它“破圈”并引发全球心血管领域瞩目的是2024年发表于《自然·医学》的“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以下简称“QUEST研究”)。该研究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22%,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心血管死亡风险17%。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的新途径。
硬终点是临床试验中定义明确、客观性强且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结局指标,主要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QUEST研究是我国首个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硬终点研究,是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硬终点研究领域“零的突破”,意味着它不仅能改善症状,更能实实在在地延长患者生命、显著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改写了心衰治疗的格局。正因如此,该研究成功入选“2024心血管领域十大国人研究”,并得到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等国际顶级学术平台的持续关注与认可。
基于强大的证据链,芪苈强心胶囊已荣获《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等20余部权威指南/共识/教材的推荐,成为心衰标准化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中医药力量。
.png)
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毅教授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发布会上
介绍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
每年的全国心衰日,都是一次对公众健康的警示与对患者关怀的呼唤。它提醒我们,心衰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但科技与医学的进步也从未停歇。芪苈强心胶囊的研发与成功实践,标志着我国在慢性心衰治疗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证明了通过抓住疾病根本病机,实现“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治疗,完全有可能让患者摆脱“药罐子”的沉重负担,在医患共同努力下,找到一个更简化、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路径,重获有质量的“心”生活。(马宏源、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