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寒露已至,养生防病正当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详解秋冬季健康管理要点[ 2025-10-10]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3654

寒露已至,气温下降,秋冬季养生防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季节转换之际科学调理身体、防范疾病风险?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顺应节气,中医养生重在辨证施养

寒露时节,“秋季刷经络”“药浴排寒”等项目备受青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高颖表示,“刷经络”和“药浴”等养生方式属于干预性调理手段,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若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一定风险。

“对于体质虚弱、平时易疲劳、畏寒或正处于月经期、孕期,以及有出血倾向或皮肤易过敏者,不适宜‘刷经络’;‘药浴’类项目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不同药材,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尤需谨慎。”高颖说。

专家表示,如果希望尝试这类养生方法,建议事先咨询专业中医师,评估自身体质是否适合;选择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操作;频率要适度,如刮痧应待旧痧完全消退后进行,“药浴”一般控制在每周1至2次为宜。

“养生保健应辨证施养、顺应节气,以安全为首要原则,重在适度。”高颖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保持膳食均衡、适度运动和作息规律,顺应时令变化,比过度依赖外界干预更稳妥有效。

情绪波动莫轻视,心理调适有方法

古语说“伤春悲秋”,秋季容易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岳伟华表示,秋季天气转凉、日照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多属于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类情绪困扰可以通过保持规律作息、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缓解。

岳伟华指出,判断是否需寻求专业帮助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持续时间,如过度担忧、紧张不安等情况持续半年以上,或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问题持续超过两周,需引起重视;二是严重程度,若已明显影响正常学习、工作或社交,需专业干预。

专家特别提醒,少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秋季需警惕复发,要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患者本人或家属要留意患者睡眠、情绪及行为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为帮助公众及时调节情绪,岳伟华推荐了心理调节“小方法”:在焦虑、愤怒时可采用“情绪暂停法”,即先立刻停下手里的事,做一次缓慢深长的呼吸,快速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冷静后再继续处理刚才的事情;与人争执时可“战术性暂停”,暂时中断对话。

“心理上的不适需要被正视,积极求助是勇敢自信的表现。同时不要因为短暂的情绪波动就紧张兮兮,随意自我贴标签。”岳伟华说。

相关疾病需警惕,科学防护保健康

秋冬季是流感、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也是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的关键时期。专家表示,科学防护与规范治疗同等重要。

浙江省疾控中心研究员蒋健敏提醒,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应优先接种。即使曾经感染过流感,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说,单纯的长期咳嗽不会直接发展为肺炎,但咳嗽超过3周伴发热、胸痛、呼吸急促等,应及时就医;哮喘的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性的喘息、胸闷、气短及咳嗽,不典型哮喘患者可仅表现为咳嗽。

专家建议,哮喘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季节性过敏原,坚持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季节性哮喘患者建议提前半个月用药。

此外,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也不容忽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健说,预防高血压要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高血压患者应坚持低盐饮食、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晨起过猛、突然用力等危险行为。(采集:张迪、卢秋月  编辑:李一  来源:新华社)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