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新闻中心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五年援疆情,大爱医者心——河北医大一院这位援疆医生接受新华社采访[ 2025-9-29]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2914

天山南北共襄盛举,雪莲花开情满心间。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在新疆各地看望慰问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援疆医生田君海、杨春春受到了亲切接见。

“参加援疆医疗工作,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在谈及援疆期间同当地人民建立起的深厚情谊时,河北医大一院援疆医疗专家、巴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田君海十分感慨,“作为一名医生,我要帮助选拔培训更多医学人才,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更好护佑新疆人民生命健康。”

 

 

2020年4月,田君海积极响应医院党委号召,来到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至今已整整五年。他以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在祖国边疆谱写了动人的医疗援疆篇章。

 

 

面对初到时设备陈旧、技术薄弱的耳鼻喉科,田君海以改革破局。他创新推行“门诊流水线工作模式”,将原来日内镜诊疗量从8人次提升至150人次,建立无假日门诊制度,大大提高诊疗效率。在病房管理方面,他推动床位从20张扩至48张,手术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带领科室跃升为院级重点专科。针对边疆患者多发病症,他主刀完成2295台高难度手术,其中喉癌、颅底肿瘤等7项新技术填补地区空白。

 

 

田君海深知“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倾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他制定“培优三步法”:每日临床查房培养诊疗思维,每周教学查房提升实战能力,定期外派进修开拓视野。培育了3名技术骨干,建立覆盖河北、新疆多家医院的专科联盟体系,开展5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在患者心中,这位操着河北口音的专家是“最暖医生”。他为少数民族患者热心讲解疾病知识,和维族麦尔哈巴一家结成亲戚,定期走访,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因不适应当地气候,他曾连续数月带病坚守岗位,节假日主动加班手术。五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若羌、且末等偏远县市,开展义诊千余人次,大大减少了人民群众就医费用。先后荣获“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最暖结亲干部”等称号。如今,他依然奔走在巴州大地,像一棵胡杨般扎根在边疆,用精湛的医术为各族患者排忧解难,在祖国的边疆倾情书写着医者大爱。

援疆儿女多壮志,宁负乡愁不负卿。目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有4位医疗专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田君海,儿科主任任常军,精神卫生康复科副主任、神经治疗中心主任鞠海燕,胃肠病诊疗二科医师杨春春)在疆支援,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慰问使他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将一如既往潜心扎根边疆热土,用仁心仁术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胡杨精神续写着新时代的援疆故事。

河北医大一院党委书记赵增仁表示,援疆工作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政治任务,也是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援疆医务人员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医院会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解决援疆人员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一代又一代医大一院援疆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委重托,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发扬医大一院人的优良传统和“在院一颗钉,在外一颗星”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担当,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新疆,帮助当地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培养“带不走”的医学人才,为边疆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医大一院力量。(作者:武珊珊  采集:文静、王保中  编辑:李一  来源:新华社、健康新疆)



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