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福建省卫健委召开“推动医改争先创优,聚力建设‘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南平市专场,其中一组数据引发关注:2022-2024年,南平市深化医改主要成效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全国地市级行政区综合医改评价中,该市排名全国第17位、省内第2位。
机制革新:“三医” 协同省下7300万,医疗收入占比达38.54%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湫介绍,近三年,南平市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均超9%,年均增长保持在7.2% 以上。
在 “三医” 协同改革中,南平打出组合拳。
药品耗材采购方面,2020年以来开展5批次谈判议价,为公立医疗机构节约成本7300万元;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完善,2017年以来完成6200余项次项目规范与价格调整,2024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8.54%,位居全省第二;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DRG支付方式全覆盖,2019至2023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包支付累计结余留用8.81亿元。
人事薪酬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行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目标年薪制,明确医院人员工资总额不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挂钩。通过编制动态调整和人员控制数管理,目前已有超60% 的公立医疗机构纳入新管理体系,让医务人员从“靠药养医”转向“靠技取酬”。
资源下沉:派千名专家、建126项新技术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这样的改革太实在了!” 这是闽北群众对医改的真切感受。
南平市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南平市第一医院、邵武市立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度合作,2024年以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6项,在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 “国考” 中,两家医院分别跻身A等级、B+等级。
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南平走出特色路径。创新 “1+6” 模式,实现 “医疗、运营、信息” 一体化管理和6大领域深度融合。2024年以来,集团内二级以上成员单位向下派专家近千人次,指导诊疗3.2万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邵武市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市总医院党委书记朱平介绍,该市创新打造 “1236” 分级诊疗体系,建强1家核心医院,打造2家特色专科医院,扩容提质3家社区医院,建设6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形成 “15分钟社区服务圈” 和 “30分钟乡镇急救圈”,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3.7%,基本实现 “小病不出乡”。
服务升级:1048支团队守护,基层诊疗占比59.22%
“4+N” 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是南平医改的创新名片。
南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水彪介绍,1048支由县级医院专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护士及健康网格员组成的服务团队,成为群众健康的 “守门人”。
此外,机制创新让网格服务提质增效。17个健康相关部门资源要素精准导入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70%以上用于团队分配,专科医生参与服务纳入基层服务时间,职称晋升等给予倾斜。
2024 年,南平市基层诊疗占比达59.2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1.77%,较2022年增长8.79个百分点。(采集:文静、骆翠翠 编辑:卫晓健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