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
八秩芳华铸医魂 精进不息谱新篇
矗立在科尔沁草原的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历经八十年风雨兼程,已从1943年的战时医院蝶变为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附属教学医院。
这座占地9万平方米的医疗航母,以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承载生命重托,开放床位近千张,成为区域医疗卫生的中流砥柱。现有卫生技术人员730名,其中高级职称近200人,硕士以上人才40人,拥有国家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等高端人才7人,自治区级名医工作室3个,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0个,构建梯队合理的人才矩阵。在2023年度全国1588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达到B级。
红色基因铸就坚强堡垒。医院坚持党建领航发展,锻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品牌。门诊党支部先后荣获“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称号,内科系第一党支部、门诊党支部等被评为市级“坚强堡垒支部”。医院先后斩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医院、“模范职工之家”等30余项荣誉,培育出自治区劳动模范1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人,被确定为“廉政文化进医院”示范点和事业单位党建示范单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红色引擎”,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学科建设绘就发展蓝图。秉承“一体两翼”战略构想,医院构建起“外科领先、内科精品、基础强势”的学科矩阵:亚太痛风联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管理中心分中心、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哨点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分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专科联盟)心力衰竭中心、国家标准化房产中心建设单位等国家级专科中心落户,是内蒙古自治区防治卒中中心单位。泌尿外科荣列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放射介入科是通辽市领先学科,普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口腔科、医院管理、医院感染是通辽市重点学科,形成了聚集优势学科、差异化发展格局。
科研教学迸发核心动能。作为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医院建成通辽首个“眩晕诊疗中心”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科研成果20余项,创新成果频获军事科技进步奖等殊荣,更与北京协和医院等25家顶尖医院建立协作,加入国家眼科联盟等8大医学联盟,98名专家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学术组织任职,构建起“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生态。作为国家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和自治区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承担内蒙古民族大学等4所院校教学任务,年培养实习生、进修生500余人。创新“5+3”临床教学改革,建立“双师型”导师库,获评自治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形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周期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智慧医疗赋能精准诊疗。斥资引进飞利浦动态1000层CT、联影uCT760等尖端设备,配备全市首台混合动力碎石系统、钬激光碎石机等100余台高端仪器。智能化手术室、标准化PCR实验室与腔镜中心形成诊疗硬支撑,电子病历系统、远程会诊平台构建智慧医疗新生态,让精准医疗触手可及。
辐射带动共筑健康长城。牵头成立区域专科联盟,与京津冀25家知名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机制,下沉优质资源至基层。通过“千县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等途径对口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水平,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年义诊惠及群众2万人次,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担当。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将紧扣“强综合、大专科”主线,以党建为魂、人才为基、创新为擎,向着建设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奋进,在科尔沁大地上书写更加壮丽的健康答卷。
八秩医路,初心如磐;精诚济世,再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