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热点推荐:
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环球网、央广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
活动流程
中国卫生健康网是经国家工信部门批准备案(备案号:19026317号-1)的信息服务平台,于201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行业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创办,前身是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下属行业网站。研究所于1991年经国家编委批准成立,是隶属于卫生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国家级技术咨询和智囊机构。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后网站独立运营,多年来始终致力于... 更多详情
评选标准
调查活动组委会
健康公益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公益
别让“想当然”害了你,前列腺增生的五大误区你知道吗?[ 2025-7-31] 作者:中国卫生健康网 字号:() () 阅读量:4923

62岁的张叔最近频繁夜尿,排尿时总感觉“使不上劲”,还有两次因尿急摔倒。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的事”,直到一次发生急性尿潴留送医,被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生病了。张叔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男性对前列腺增生的认知存在误区,甚至因此延误治疗。

什么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主要因前列腺腺体和间质细胞增生导致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和膀胱出口,引发排尿障碍。

典型症状:

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

排尿期症状: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排尿中断、尿后滴沥。

并发症风险:长期梗阻可能导致膀胱结石、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

五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前列腺增生=衰老的必然代价

前列腺增生确实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达50%,80岁以上更是高达83%。但“常见”不代表“正常”,更不意味着“不用治”。增生的腺体压迫尿道,会导致排尿阻力增加,初期表现为尿频、尿线变细,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膀胱结石、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科学建议:

定期筛查:50岁以上男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前列腺B超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警惕症状:若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或排尿无力,应及时就医。

误区二:症状缓解=疾病痊愈,可以停药

部分患者在服药后症状改善,便擅自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逆转增生本身。

科学建议:

规范用药:西药如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或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需按疗程服用,不可随意停药。创新中药如夏荔芪胶囊,可通过抑菌抗炎抗氧化、抗增殖促凋亡等机制,显著改善下尿路症状的同时,还可抑制前列腺细胞增生,控制疾病进展,安全性好,适合长期服用。

误区三:前列腺增生肯定会癌变

这种说法让很多患者焦虑不已。实际上,前列腺增生是良性疾病,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PH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移行带,而前列腺癌多发于外周带,两者无直接关联。

科学建议:

定期监测:建议5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和直肠指诊,排除前列腺癌风险。

误区四:手术是唯一“根治”手段

许多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而拖延治疗,但实际上,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手段多样。现代微创技术(如激光手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且非手术疗法(药物、中医调理)同样有效。

科学建议:

个体化方案:根据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合并症制定治疗计划。

阶梯治疗:轻度症状可优先选择药物或中药调理(如夏荔芪胶囊);中重度或并发症明显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

误区五:生活方式与前列腺无关

久坐、饮水不足、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加速前列腺增生进程。夏季高温更易引发尿液浓缩,加重前列腺充血。

科学建议: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稀释尿液,减少刺激。

勤排尿:避免憋尿,尤其是长途旅行或加班时,每2小时起身活动并排尿。

前列腺健康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质量,打破认知误区,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采集:燕非/文静  编辑:金婵)



给我点赞